每个人从小就有个宿敌,他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他知书达理脾气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乖巧好看,每次考试年级第一……
更扎心的是
妈妈们还没有告诉你
在你还是宝宝的时候
屡遭对比和嫌弃的人生就已经开始了
都是一起长大的
为什么别人家宝宝长得高?
为什么我家宝宝那么瘦弱?
怎么别人家宝宝头发又黑又密,
我家却是个黄毛丫头?
……难道
我家宝宝是不是缺营养啦?
钙、铁、锌、硒、维生素……
到底需要补哪种?
1
宝宝夜惊枕秃睡眠差
一定是缺钙?
夜惊可能因为噩梦,出汗可能因为热,枕秃是因为摩擦。
钙是儿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快速成长中的婴幼儿长期摄食钙过低并伴有维生素D缺乏,日晒少,可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牙齿发育不良。
方颅、鸡胸、脊柱侧弯、X型腿,有这样明显表现的宝宝,可能才真的需要考虑多晒太阳、补补钙了。
但多数宝宝缺钙,并不是缺少钙的摄入,而是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了钙的吸收。国际通行的规定是出生后15天到2岁的婴儿,需要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所以,钙不能盲目补,与其过分关注补钙,不如带着宝宝多外出活动,晒太阳,帮助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更能促进钙的吸收。
2
宝宝挑食、偏食、消瘦
是缺锌?
宝宝挑食,大部分时候,是因为不良的喂养习惯造成的。
食欲降低是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
如果宝宝经常大汗淋漓,同时食欲不好;又或者总是喜欢吃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啃墙皮、吃土、咬指甲等“异食癖”,可以考虑“补锌”。富含微量元素锌的食物:生蚝、山核桃、扇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猪肝、牛肝等。
妈妈们容易被“挑食、厌食,该补xx锌口服液”的广告洗脑,只要宝宝对爱吃的食物就使劲吃,不爱吃的食物一点不吃,就容易主观臆断“缺锌”。
事实上,很多家长自己都是个“爱挑食的宝宝”呢。如果作为爸妈的你有过这样的举动,那么纠正喂养习惯要比“补锌”更重要。
3
铁锅做饭、多吃菠菜、蛋黄
就能补铁?
能补,但是达不到补铁效果。
一般来说,正常新生儿体内储存的铁,足够宝宝6个月前的需求。6个月-2岁的宝宝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期。对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相比缺钙,其实宝宝们更容易缺铁。
缺铁的孩子,面色、手掌苍白或苍黄,常常显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不爱笑。食欲不振,食量明显比同龄人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较慢;免疫力低下,常容易出现腹泻、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铁锅烹调可以增加食品中的铁含量,但这种铁在人体中的吸收率较差;相比猪肝、瘦肉、红枣和菠菜,菠菜铁含量很低,且草酸还影响铁吸收;蛋黄的铁含量高,只是它的吸收率也只有3%。
贫血的宝宝,该多吃动物肝脏和瘦肉补铁。而对于6个月的宝宝,可以选择市售的含铁奶粉。
4
智力低下、呆傻聋哑
缺碘不可逆
“碘”又常被人们称为“聪明元素”,是宝宝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对 2 岁内的婴幼儿来说更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碘缺乏,则可对婴儿智力及体格发育产生不可逆性损害。
缺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儿童可表现为体格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的可导致呆、傻等。同时还合并有听力、语言和运动的障碍,所以聋哑的发生率较高,甚至会出现发育畸形。
在我国内陆地区,土壤、水源及所出产的食物含碘量均很低,孕妇、哺乳妈妈以及婴儿是碘缺乏的高危人群。
目前,我们的生活盐中已增加碘盐,是补充碘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妈妈们在身体正常情况下,不应随意停食“加碘盐”(1岁以内宝宝不宜食盐)。婴幼儿可以通过配方奶粉及米粉,获得足够的碘。
5
确保孩子营养
不如做微量元素检测?
目前所有的检测微量元素结果,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
10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就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有关工作发出通知。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检查微量元素的补充,要有科学依据。不盲从检测,也不必盲目补充。婴幼儿时期某些特有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微量元素异常的依据,家长不应该凭自己的经验下结论给孩子各种补。
营养不良多数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孩子身上。因为6个月前的母乳和奶粉能提供孩子充足的营养,6个月后添加辅食了,食物营养不够丰富或者孩子偏食,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
只要饮食均衡、特殊情况下注意补充(比如生病时),孩子们一般都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卡倍多
每一天,给宝宝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