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羊奶100移动版 | 投稿邮箱:tougao@yangnai100.com

【大盘点】2015:中国乳业十大事件!

2016-01-04 11:29:55 作者: 来源:中国乳业俱乐部

  NO1:食药监局多次通报婴幼儿奶粉抽检结果

  事件回顾:

  国家食药监局在2015年5月、6月、8月、11月共通报了6次婴幼儿奶粉不合格情况(其中5月份是通报2014年的抽检情况),若干家国内中小奶粉企业被点名批评,并受到了产品召回、停产整改甚至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由于媒体纷纷报道、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敏感度高,每次通报都在行业中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尤其被点名的企业个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诸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婴幼儿奶粉企业已成高危行业。

  评论:

  对监管部门加强产品抽检、公开通报产品不合格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从长期看,这有助于提高国内外奶粉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但通报的方式方法仍有商榷之处:

  第一,要有公平原则。从抽检的样本来看,国产奶粉样品数量约是进口产品样品数量的数倍,对进口的中小微企业抽查到的几率太少;

  第二,对问题应区别对待。从整体抽检来看,国内企业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包装标签问题。对这些问题,其奶粉产品实际上符合国家标准,没有任何食品安全风险,但有关部门在通报时将标签问题和质量问题同时发布,最终导致国内多数媒体报道时统称“XX家企业产品不合格上黑榜”,而更多的自媒体在传播时更是标题党——“XX家无良企业的奶粉不能喝了,转起来!”的大有人在。从信息传递的时代特性来看,这些信息最终到消费者那里,简化为这些企业都是质量事故,甚至有人将其和三聚氰胺那样高风险的灾难相提并论。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监管部门的初衷。执法要严非常值得称道,更要对发生的问题区别对待。如果一刀切,最终监管是简单了,但必然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第三,让通报规范化。2015年5月份集中通报2014年的抽检情况,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这个时候通报的意义并不大。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到2016年5月时再把2015年的情况总结发布了。

  NO2:辉山牛奶质量危机门

  事件回顾:

  2015年9月24日,河北省食药监局发布《食品销售安全警示》称,7月10日出产的辉山高钙牛奶利乐枕装产品检出硫氰酸钠,数值达15.20mg/kg,高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考值(≤10mg/kg)。这份《食品销售安全警示》称,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可有效抑菌,硫氰酸钠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国家禁止在牛奶中人为添加硫氰酸钠。

  此后,辉山集团做出反击,称一直没有直接收到河北省食药监局关于辉山高钙奶的任何通知,只是通过媒体等途径辗转得到下架停售的通知。此时,该批次产品已过期23天。一方面过期产品不具有检测效力,另一方面同批次产品已经全部销售,很难获得样品。

  9月27日,辽宁省食药监局通报在对辉山乳业各生产环节调查期间,未发现企业有硫氰酸钠,辽宁省食药监局对省内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均显示硫氰酸钠的含量在10mg/kg以下,全部合格。

  9月28日,辉山乳业在京召开媒体发布会,认为河北食药监局存在检测程序违规、检测结果不实、判断结论不当、信息发布违法四大问题。例如,河北食药监局委托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了此次检测工作,但该中心的检测范围并不包含硫氰酸钠检测项目,其所出具的报告不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日,辉山厂区数万名员工聚集举条幅声讨河北食药监局。

  9月29日,河北省食药监局回应称经再次组织专家研判,决定撤销9月24日发布的该期食品销售安全警示。

  9月30日午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认为“硫氰酸钠风波”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疑虑和恐慌,还造成了辉山乳业集团巨大的声誉损害和经济损失,同时也使整个奶业行业蒙受伤害,希望有关部门吸取教训,公正执法。

  9月30日下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通报对此事项进行了说明,确认河北省食药监局撤销辉山高钙牛奶销售安全警示,并强调2015年以来,食药监总局共监测4048个批次乳制品样品,硫氰酸钠检测值均未超过参考值,其中包括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样品85个。

  评论:

  河北省食药监局9月24日发布的安全警示,媒体迅速跟进,和以往问题事件不同的是,这次业内人士一边倒地站在辉山一边。更有同行表示从未听说乳企用硫氰酸钠抑菌的做法,甚至还传出了这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阴谋论说法。

  辉山的反击也很坚决,指出河北食药监局委托的检测机构根本就缺乏检测资质。虽然最后还了辉山清白,但毕竟损失已经造成,刚刚进入的河北市场也退出了。

   此事的教训有两点:一是正如协会所说的,有关部门应吸取教训公正执法,不然损害的会是整个行业的声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二是众多乳企应该多向辉山学习,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该据理力争,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只会助长执法随意性。

  NO3:配方注册制争论

  事件回顾:

  2015年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5年10月1日。

  其实在此之前,行业内已知悉监管部门要将婴幼儿奶粉配方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但普遍重视度不够,并没有意识到配方注册制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直到此时意见稿破天荒地提出对每个企业的产品数量做出限制“5个系列或有6种营养元素明显不同”,对销售渠道销售区域做出限制“不得将产品指定区域销售、指定渠道销售”,才引发企业反弹,多品牌策略运作的中小奶粉企业反对声音最为强烈。

  之后多方意见交锋,众说纷纭,据悉:有国有奶粉企业老总与食药监局官员辩论;有地方乳品协会激愤陈词意见稿的不科学;有专家提出这对外资极为有利而对国内普遍打压;有学者从科学性质疑……

  多方力量的解析使得配方注册制在此后的三个多月都没有落地。直到12月9日,国家食药监局对外公开征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2016年1月8日截止),再次集中体现了配方注册制的内容,“对每个企业的产品数量做出3个系列的更严格的限制”,对销售渠道销售区域做出限制,“不得将产品指定区域销售、指定渠道销售”。

  评论:

  2016年新年来了,可是政策还是没有落地。

  但从12月9日的食安法条例意见稿中可以看到,虽然自2015年9月以来的媒体炒作、企业、专家学者建议,但有关部门基本都没有采纳,不但没有让步反而更严苛了。

  从这次意见稿征集的媒体报道来看,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和政策部门对话的勇气和方法。在这一点上,中国国内企业要尽快向外资企业学习,学会和有光部门深入沟通,信息共享。

  NO4:中国奶业D20峰会召开

  事件回顾:

  2015年8月18日,以“优质安全发展、振兴中国奶业”为主题的中国奶业D20峰会在京召开。

  中国奶业D20峰会是由中国奶业协会发起成立,伊利、蒙牛、现代牧业、飞鹤、贝因美、完达山、君乐宝、辉山、三元、银桥、新希望等20家国内奶业及乳制品企业共同参与。峰会现场,上述企业代表共同宣读了“中国奶业D20企业联盟《北京宣言》”,并在坚决执行质量至上的基本准则、坚持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坚守诚信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坚定走产业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等四个方面做出承诺。

  会议规格很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并讲话。

  评论:

  D20会议是中国奶源保卫战的转折点。此次会议之后,中国再无政策就中国乳业之说。

  此次峰会是国内企业和协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开始前半年,中国正面临倒奶杀牛,所以国内乳业对这次会议的政策导向寄予巨大期待。

  可是,会议的基调却最终定调成要大力引进国际奶源。也许只是巧合,在讲话后几个小时,新西兰乳制品在下跌数十次后的第146次拍卖中,全脂奶粉在几乎连续下跌一年后,拍卖价格首次上涨为1856美元/吨,比上次拍卖价上涨16.7%。

  NO5:倒奶杀牛持续,吕长赤事件上演

  事件回顾:

   2015年国际奶价最高点出现在2月份,当时均价3272美元/吨,此后一路下跌。在8月4日全球乳制品第145次拍卖中,全脂奶粉平均价格为1590美元/吨,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价,按此价格折算中国港口到岸价为人民币每吨13000元左右。

  此后,乳制品价格开始回升,但极为乏力缓慢。8月18日,在全球乳制品第146次拍卖中全脂奶粉拍卖价格为1856美元/吨,10月份最高反弹至2824美元/吨,但12月15日最新一次拍卖价全脂奶粉仅报2304美元/吨,仍低于市场预期。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的奶源遭遇重创。从2015年年初到现在,全国各地倒奶杀牛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大型企业和奶源企业矛盾凸显。甚至有的地方发生群体闹事事件等。

  其中,吕长赤事件可谓是养殖和生产矛盾的最高版本,网络内容很多,再次不做赘述。

  评论:

  国际奶价低迷的根源在于欧洲、美洲、澳洲、大洋洲的乳企最近两年的增产,而增产的原因是他们都想把产品出口到价格利润高企的中国。

  而过去几年,中国奶源在现代牧业、圣牧、辉山等奶源型企业的财富神话下也有增产。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液态奶大佬伊利蒙牛进入国际化战略,部分产能和奶源地选择了国外,国内液态奶多家企业争处于1-5年产能转移国外的战略中,这使得国内的奶源相对过剩,最终给国内上游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

  奶价低、收奶难使养牛农户和牧场企业陷入亏损,散户、小牧场普遍采用杀牛倒奶,大型牧场则和企业公开博弈,前段时间蒙牛在唐山地区的供奶矛盾就是这种困境下的一种表现。吕长赤事件虽是个体,但却是行业矛盾的代表。

  从最新一次全球乳制品拍卖情况看,如果没有贸易上的政策调整,至少到2016年初仍是熊市行情,上游企业还要继续苦熬寒冬。另外一种选择,则是奶业上游企业加速推广自有品牌,如现代牧业力推自有品牌的纯牛奶。

  NO6:液奶、奶粉价格战全开打

  事件回顾:

   在原奶收购价下跌以及进口奶倒逼的双重影响下,2015年液态奶的价格战比往年更猛烈。液态奶的降价促销成为常态,几乎席卷所有国内乳品品牌和品类,买赠标签随处可见。在常温奶销售区,各个品牌的箱装奶身上都绑着赠品,甚至买一箱送一箱。进口牛奶也加入到促销阵营,一升装的进口牛奶价格普遍在10元左右。

  奶价下跌和进口牛奶的快速增长是液态奶价格战猛于往年的两大重要原因,深层次原因是消费增长缓慢。面对消费市场的疲软,乳企大多选择了推高利润产品化解压力,中低端产品减少。

  奶粉价格战在下半年也逐渐形成气候,消费疲软,国际奶价持续下跌,加之配方注册制要砍掉70——80%品牌的政策预期,众多中小品牌开始低价清货,双11的电商狂欢中更是不难发现奶粉低价促销的场景,外资品牌也不免俗。有媒体报道,达能旗下诺优能2段优惠后均价100元/罐;可瑞康,2罐198元,单罐99元;爱他美折算下来113元/罐。其余美赞臣2段优惠后不足百元,爱睿惠更是低至49元/罐。

   而液态奶,全国大力度搭赠、打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也是极为普遍。

  评论:

  价格战一般会损害一个行业的赢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在供需失衡、成本变化的情况下,价格战有时是不得不为。

  液态奶的价格战是因为奶源成本差异,奶粉的价格战却是因为渠道变化和毛利太高。

   液态奶方面,2013年国际奶价最高时,国内多数企业被迫放弃了百利包等低端产品,致使低端消费影响巨大。在中高端没有大的增长面前,大家只能被迫采用降价手段来获得市场增量;奶粉方面,因为电商渠道和跨境开放等原因,价格战已经打响,很多企业为了博取眼球,几乎在价格上没有底线。

   从市场发展来看,无论是液奶和奶粉,真正的价格战还没有到来。预计2016年还会有持续的竞争。

  NO7:多美滋被雅士利收购

  事件回顾:

  2015年7月24日,蒙牛乳业、雅士利与法国达能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雅士利拟全资收购曾经占据国内奶粉市场份额第一的多美滋,而达能将出售款项用来增持蒙牛股份。

  12月1日,雅士利及蒙牛乳业终与达能集团达成股权收购协议,雅士利将以12.3亿港元收购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

  多美滋曾是中国婴儿奶粉市场的龙头老大,多美滋中国销售额曾占到多美滋全球销售额的12%以上。然而2013年起发生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对其造成致命“重创”。据达能方面统计,当年该事件让公司销售减少3.70亿欧元,影响成本3.06亿欧元,对现金流损失的影响为2.91亿欧元。随后,多美滋在中国市场遭反垄断调查,又被媒体曝光进入医疗机构不合规抢占婴儿第一口奶遭到相关部门调查。双重打击下,2014年,多美滋销售额为13.19亿元,净利润亏损7.71亿元,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跌出前10。

  雅士利方面介绍,多美滋中国现有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由于受到其品牌的限制,雅士利在这些城市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交割后,雅士利将获得多美滋中国专注于一、二线城市的销售网络。”

  评论:

   2013年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之前,多美滋是中国奶粉市场数一数二的品牌。但一个乌龙事件,短短两三年时间,多美滋的管理体系大乱、销售人员纷纷离职、渠道信心几乎崩溃,最终居然沦落到这样一个地步,这是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

  这透露出了中国奶粉市场外资品牌第一阵营企业的弱点。国内很多经过三聚氰胺洗礼的企业,在两三年后都快速崛起,甚至逆袭。而多美滋的态势却是少见,看来,外资大品牌的弱点在于质量事件和本土化。

  NO8:羊奶粉纯度之争

  事件回顾:

  羊奶粉近几年在奶粉行业异军突起,不但引起了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议论,媒体关注度也大为增加。其中关于羊奶粉配料中使用的脱盐乳清粉来源于牛还是羊的问题曾被几次提及,并终于在今年12月份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

  12月1日,《京华时报》报道了陕西羊奶粉产品配料中的脱盐乳清粉多是用的牛乳清粉,随后多家媒体转载,引发了对陕西羊乳企业“挂羊头卖牛奶”、“掺假”、“欺骗”的一系列质疑。

  之后,西安市乳业协会负责人转发了该协会微信公众号11月的一篇文章《乳清粉是奶粉吗》,再次引起波澜。该文前半部分解释脱盐乳清粉在配方中只是提供乳糖的辅料、羊乳清粉和牛乳清粉并无区别,后半部分大意是:婴幼儿羊奶粉这个品类是中国人的发明,是陕西羊奶企业对中国乳业的贡献,在近些年国产奶粉被进口奶粉蚕食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陕西羊奶粉的崛起为国产奶粉挣回了一些颜面、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某些中国人跑到国外运作包装一番,将用羊乳清粉的所谓国外原产羊奶粉运回国内高价销售,为了自己的营销目的攻击国内同行用的是牛乳清粉,并引导一些媒体和专家进行抹黑,这是汉奸行为,会把中国乳业搞得乌烟瘴气一地鸡毛等等。

   由于此文的措辞很激烈,引发了相关媒体和专家的反击,之后逐渐消停,而陕西方面又有三大高校的五位教授出面联合发声为陕西羊乳正名,不赘述。

  评论:

   羊奶粉是中国人发明的,虽然有些牵强,但大规模生产成婴幼儿奶粉,中国人确是第一,这个不容置疑。

  羊奶粉中的配料乳清粉要不要使用羊乳清粉才能说自己是羊奶粉,其实核心在于是否是以羊奶粉为主料;要不要注明羊奶粉的含量,核心在于能否在检测中证明含量的多少?

  国际上的羊乳清粉很少,从市场发展来看,如果羊乳清粉难以供应羊奶市场的发展,那势必影响羊奶粉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是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口水战,也是国外羊奶奶源和国内羊奶奶源的利益战。

  NO9:恒天然指责新莱特损害新西兰利益

  事件回顾:

  2015年11月13日,恒天然首席执行官TheoSpierings在中国商务峰会上指责,新莱特(Synlait)乳业在中国电商渠道低价奶粉的策略,是在损害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整体利益,必将削弱新西兰奶粉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建立起来的高端形象。当天,来自新西兰各地的近300名政商界重要人士及主要媒体参加了峰会,新西兰总理JohnKey、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鲁彤以及一些知名企业代表均在场。

   恒天然指责的是今年4月1日新西兰乳制品企业新莱特联合新希望推出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爱睿惠,京东销售价格为99元/罐。

  其实,新莱特已不算是一家纯正的新西兰企业了,其大股东是国内的光明乳业。2010年11月,光明乳业即已收购新莱特,持股比例达到了51%。2013年7月,光明乳业推动新莱特在新西兰上市,由于股权稀释,目前光明持有新莱特37%的股权,仍为第一大股东。此后,新莱特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实这也是光明集团收购新莱特的本意。光明乳业在中国液态奶领域仅屈居蒙牛伊利之后,但其奶粉一直是短板,此番低价入市也是有以价格破局之意。

  评论:

   新莱特为何要极端低价?这是一个谜团。但其低价绕不开库存压力或重建新的竞争态势。

  在竞争的名义下、在更关心消费者利益的名义下,中国企业擅长价格战、乐于低价竞争是一种思维惯性。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乳业的资本国际化程度已经很深了,有多少消费者知道新西兰的新莱特(Synlait)已经被中国的光明控股?又有多少消费者知道荷兰海普诺凯佳贝艾特已经被中国的澳优控股?另外,达能把多美滋出售给蒙牛,而蒙牛的背后是中粮,同时蒙牛的股东有达能。

  这是全球资本化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恒天然指责新莱特,实际上更像是新西兰指责中国。

  NO10:旗帜乳业开创中国乳业新模式

  事件回顾:

  2015年3月15日,“中国婴儿奶粉创新崛起与质量升级”高峰论坛暨“旗帜乳品用量化品质开启婴儿奶粉新时代产品上市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协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婴儿奶粉产业的崛起之道。

   旗帜乳品方面宣称,旗帜乳业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全部采用指标优于任何国家标准的100%自产原奶,并开创性地实现了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内完成的创举,使原奶中的菌落指标控制在了行业最优水平。

  [同时,整合世界顶尖生产技术,按照GMP制药级标准设计严控生产流程,切实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和高品质。

  [到会专家学者不少,上台者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评论:

   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零距离一体化”,敢在奶粉产品罐上标注挤奶日期,敢在产品罐上标注“100%自产原奶指标优于世界任何国家标准”、“从挤奶到加工仅两小时”。这的确是开中国乳业之先河,在世界上也是仅见。

  中国乳业一直有超越国际乳企的动力和决心,旗帜乳业的模式其实是领军人邓九强先生几十年时间的总结和实践。旗帜董事长邓九强先生是中国乳业少有的对种草、养殖、设备、生产、投融资有深度全面了解的企业家。

   旗帜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其实代表了中国乳品企业在超越国际模式的实践。我们期待着这家企业未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毕竟,市场的成功最终才能让旗帜的经营模式形成闭环,并快速发展.

标签:奶粉 羊奶粉 乳业 大事件

羊奶100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羊奶100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羊奶100网。使用作品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羊奶100网(www.yangnai100.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羊奶100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86471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