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老与秦立虎在一起交流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惊闻骆承庠老先生已于2015年11月28日驾鹤西去,不禁心生悲痛,倍感遗憾。老先生知识渊博,贡献卓著,成绩斐然,赤子情怀,为国、为公尽心尽力,将毕生的心血和全部的智慧都奉献给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教育。
我和老先生因工作偶然结缘,虽然总共只有三次见面的机会,但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次却都历历在目,老先生的音容笑貌,我至今仍难以忘怀。
初次相识 结缘北京
2002年10月,由《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乳品工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大会组委会安排我和骆承庠老先生共处一室。
那一年,老先生已经80岁,由小儿子陪同专程来京做大会学术主题演讲报告。他看起来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言语举止异常谦卑,完全没有一点架子。我们谈到了一种低乳糖牛奶水解率的快速检测方法,当得知该方法是由我发现并已初步应用于生产实践时,老先生一下子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并说在文献资料中已经注意到了对这种方法的报道,虽然该法具有一定的缺陷,但对生产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希望我能够再下点功夫对其加以完善,给行业做件善事。老先生的话让我既意外又惊喜,老先生是国际乳业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对我这样的“民间艺人”能够如此关照有加,我怎能不激动?
老先生最后又从专业的角度为我讲述了该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我答疑解惑,并提出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初次见面,便能得到老先生如此周到细致的指点,我深感庆幸,心怀感恩。后来按照老先生的指导意见,我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整理成文,最后又经他推荐在《中国乳品工业》杂志上得以正式发表,并在全国很多乳品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来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创新工作法。
烟台相遇 受益匪浅
2003年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是否有必要进行低乳糖酸奶的开发问题一直举棋不定,极想听一听老先生的见解并得到他的指导。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年9月底在烟台举办的首届国际酸奶技术研讨会上,我与老先生竟然不期而遇。
老先生从宏观的角度给我介绍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低乳糖酸奶的研究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并已取得了一些基础性研究成果,而且产品也已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说自己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也一直很关注,对我有意开展低乳糖酸奶工业化生产应用研究的想法表示高度赞赏和大力支持。
会后,我找老先生又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他认为,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从营养保健学的角度,或是从市场的潜在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创新人才的成长教育等方面来看,低乳糖酸奶这样的研究开发工作我都应该大胆的去实践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
有了前辈的鼓励和指导,我更加胸有成竹,自信心也增强了。回来后即刻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低乳糖酸奶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开发工作,历经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大获成功,其相关研究论文成果还在《中国乳品工业》杂志上公开发表。该论文后来受得了张柏林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是我国第一篇有关低乳糖酸奶生产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论文,对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该文还获得了2004年度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
老先生是我国现代畜产品加工科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内目前唯一的动物食品科学博士生导师。我很幸运,离开校园多年,还能遇到这样一位乳业界科技教育大师的指点和鼓励,承蒙不弃,真有点受宠若惊。
西安相会 如饮醍醐
2007年4月份,老先生应邀来到西安,参加一次乳制品专业技术创新成果鉴定会。这是我和老先生的第三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的记得,老先生当时在会上就乳制品的开发之道,曾高屋建瓴的指出,开发创新应该立足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合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及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老先生关于开发创新的这个思想后来被编入到《创新名言录》专著之中)。
老先生的话并不多,却字字珠玑,他的创新观点开拓了我的思维,我一下子如醍醐灌顶,思路打开,这对我后来所从事的乳制品的研究开发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从此,有关创新的这个名词一直都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
在会议的间息我给老先生介绍说,我们当时正在主编一部大学乳制品加工技术教材,老先生听后很高兴的说,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编写的教材一定会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希望能够妥善的处理好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老先生还就该教材的书名和章节的设置安排等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和看法,最后又重点指出,在国内现行的大学乳制品加工技术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还没有新产品开发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够考虑增加一章内容对其加以论述介绍,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一章最好能够再增加部分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创造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这样就会使该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更加的完善,学生学习后也就会很容易的适应企业生产研发的实际需要。后来我们按照老先生的意见对该教材的书名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并重点增加编写了乳品新产品开发设计的这一章内容。该教材在2010年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即获得了蒋建平、谢继志等行业专家前辈的高度评价与推荐,认为乳品新产品开发设计这一章内容事实上已经成为该教材的最大特色与亮点。
这几次和老先生见面,他都是为人谦和,待人谦卑,热情纯朴,并以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以及他对我国青年乳业科技工作者的关爱之情在深深的影响着我和我的研究开发方向。我对他满是尊重,如今就更是怀念。为师,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国,他一片赤诚,尽心尽力。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骆承庠老先生没有荒度一生,他恪尽职守,追求完美,倾尽心血,把贡献留在了业界,把对乳业科研的感悟和思考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无数像我这样一线的工作人员,以便使我们能够做的更好。“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臧克家的这首诗歌,讴歌的就是像骆承庠老先生这样默默耕耘在一线的奉献者,不求名声,不图利益,只求无愧我心,只图报效祖国。
我对老先生的缅怀之情难以叙说,感谢之意深藏于心。三次见面让我们不断结缘,您的支持和帮扶,我将永久铭记,感念终生!老先生一路走好!